新聞資訊
news盛夏時節,山城重慶。7月2日,由重慶市水利局主辦的重慶市2025年度水利建設培訓會在中國能建葛洲壩路橋公司承建的重慶跳蹬水庫項目部舉行并設立現場觀摩點,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教學就此展開。
此次觀摩活動由開州區水利局牽頭,組織了40余家單位進行施工觀摩,現場觀摩人員達100余人次。上午9點,觀摩人員達到施工區域前,安全總監王林為觀摩團成員分發安全帽,“進這大門,集成應用BIM等數字監管模‘刷臉’。在這里只有經過實名制認證的才能進入施工現場,智能監控系統時刻知道誰在里面、在哪,一旦有突發情況,救援能精準定位!”他指著門禁系統介紹道。
步入跳蹬水庫項目指揮中心,“智慧工地”的氣息撲面而來,實時跳動的數據流、三維立體的BIM模型、清晰的監控畫面構成了項目運行的“數字大腦”。
“各位請看,我們現在能實時監測大壩任何關鍵點的溫度和應力變化。這套系統就像給大壩裝上了‘CT掃描儀’和‘神經感知系統’,哪里‘不舒服’,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知道并進行處理。”項目副經理指著屏幕向觀摩團介紹。
作為水利部全國12個智能大壩建設試點工程之一,跳蹬水庫項目部深度踐行“智慧賦能”理念,廣泛應用新型智能化建造技術、集成應用BIM等數字監管模型,打造了覆蓋全域的智慧化工地系統。
走進施工現場,高清攝像頭密布在關鍵工點,各類傳感器附著在各種大型設備上,將溫度、應力、位移、運行狀態等海量信息即時匯聚于云端,真正實現了工程建設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即時感知、實時可視”。
沿著整潔的2號路前行,觀摩團抵達了項目的“心臟”——全封閉式智能拌和系統。
“大家請看,這個‘天眼’用的是高精度工業激光雷達,只要它一掃,幾分鐘,就能自動采集數據信息并上傳云端,通過數據建模、智能計算料堆體積,省時省力更精準!”柳君安站在高大的拌和樓下,向觀摩團成員介紹道,該系統嚴格遵循“環保化、高效化、數字化”標準,依托智慧集成綜合管理系統,對砂石骨料入場、配比稱量、攪拌生產到成品出料的每一個環節實施全過程數字化監控。
其核心亮點在于不僅能對拌和樓、澆筑倉、通水冷卻倉等部位進行全面溫度檢測,更建立了溫度場分析預測模型,可根據預測結果智能調節參數,進行混凝土溫控風險動態評估和預警,就如同為大壩澆筑裝上了“智能溫控儀”。
深入大壩主體施工區,在陡峭邊坡上各類機械設備正在進行緊張作業。
面對順坡向的復雜巖層和極易崩解的河床壩基,生產經理楊愛群站在地質剖面圖前,向觀摩團解釋說,“這里的地質,就像一堆‘酥心糖’,遇水極易軟化崩解,傳統方法很難保證基礎穩固,我們大膽采用了機拌變態混凝土技術?!彼赶蛘谧鳂I的特殊攪拌設備介紹說,實施薄層連續碾壓施工,可有效保障施工質量,提高施工效率,對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而在施工現場的另一側——大壩填筑區是絕對的“主角”,數臺無人駕駛的智能振動碾壓機正在壩面上精準作業。
這些機器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的引導下,沿著自動規劃的最優路徑勻速前進、后退、轉彎,駕駛室內空無一人,碾壓遍數、速度、軌跡在控制室大屏上一目了然?!斑@徹底解決了傳統施工中依賴人工可能出現的漏碾、過碾、交叉碾壓等質量通病,可確保壩體每一寸都壓實均勻,達到高質量高標準碾壓,推動施工效率提升顯著,人工成本和安全風險也大幅降低?!奔夹g人員講解道。
“此次觀摩交流達到了經驗共享、共同提升的效果,讓我們受益匪淺,將學習借鑒跳蹬水庫項目部的先進經驗,提升工程品質,全力打造工程標桿,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交出優質答卷。”此次觀摩會在與會代表的贊嘆與思考中落下帷幕。
“下一步,項目部將以此次觀摩會為契機,繼續發揮優勢,持續深入開展標桿工程標準化創建工作,不斷提升跳蹬水庫項目建設標準化管理水平,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完成2025年10月底二期導流建設任務,全力打造優質工程、精品工程?!表椖拷浝砝铙悴ㄕf。
這座在青山綠水間崛起的大壩,不僅承載著防洪、供水、灌溉的重任,更將以其對智慧建造的深度探索、對工藝創新的執著追求、對安全底線的智能守護,全力打造“跳蹬樣本”。